2020年5月22日上午,一份 "特殊" 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出现在人大代表们手中,和往年比,薄了不少。
往年的报告到大会印发时大概是1.95万字左右,今年约1.04万字。篇幅上减了近一半,但分量丝毫不轻。一起来通过词频分析,打开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--
"保" 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
"就业" 出现39次、 "民生 "出现21次
"稳就业、保民生" 贯穿整份报告。在2020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 "保" 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,共出现85次。
李克强总理曾在两会前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说, "听起来,‘保’好像是一个相对消极的说法,但其实不然。‘六保’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,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。"
今年报告强调,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 "六稳" 、 "六保" 。
"六保" 是今年 "六稳" 工作的着力点,涉及保居民就业、保基本民生、保市场主体、保粮食能源安全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、保基层运转。
其中,居于首位的是 "就业" 。本次报告的1万余字篇幅虽然仅有去年的一半左右,但 "就业" 一词出现了39次,比2019年的报告还多出现9次,报告起草组成员表示 "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" 。 "民生" 的频次也增加了7次。
到底如何保障就业和民生?报告里给了答案。
"小微企业" 是最常提及的市场主体
"个体工商户" 出现了3次
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强调, "保障就业和民生,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,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。"
在今年的报告中,跟市场主体相关的词里, "小微企业" 提及次数最多,总计12次。其中6次为单独提及,还有6次是列入 "中小微企业" 一词中。足以证明对 "小微企业" 这一就业主要 "容纳器" 的重视。
"个体工商户" 出现了3次,在近年的报告中实属罕见。
"保民生" 是 "经济" 的高度关联词
"支出" 是 "政府" 的高度关联词
基于词向量计算词与词之间的关联度,我们得到 "保民生" 是 "经济" 的高度关联词, "支出" 是 "政府" 的高度关联词,关联度分别为0.999952912和0.999957323。
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明确, "守住‘六保’底线,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" 。今年的经济发展,高度与民生挂钩。
包括 "两新一重" 建设在内的一系列措施,都突出了民生导向。 "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,拓展5G应用,建设充电桩,推广新能源汽车" 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; "支持餐饮、商场、文化、旅游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" "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" "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.9万个,支持加装电梯,发展用餐、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" "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" 等都是从衣食住行的角度扩大内需,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。
钱从哪里来呢?要靠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,也要靠政府大幅压减支出。
今年赤字率拟按3.6%以上安排,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,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,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,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,资金直达市县基层、直接惠企利民。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.75万亿元。同时,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,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%以上,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,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。
围绕 "疫情" 这个最大变数
出现一系列新重点词
和2019年对比,2020年报告里一个突出的新词就是 "疫情" ,在今年的报告中出现了31次。
围绕疫情这一最大 "变数" ,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重点词。
"延" 是2020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的一个新词,体现了一系列针对疫情的政策举措:延长全国春节假期;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,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;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;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,等等。
还有 "供应" "物资" "稳岗" "恢复" 等涉及保障人民基本生产生活和社会运转的词,涵盖产业链供应链、广义货币供应量、煤电油气供应,以及应急物资、抗疫物资、医用物资等等。
回顾过去,报告写了 "十分不易、成之惟艰" 。
面向未来,报告写了 "留得青山,赢得未来" 。
2020, "临难不避、实干为要" !
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!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,如上图所示,新用户请点击[注册]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。如果您已完成注册,请点击[登录],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,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。